「大帥,王世科已經帶人上岸了,緬軍沒有反擊,可見他們士氣低迷,是不是命令他率部趁勢攻下勃固城?
想來這個時候,就算城裏知道消息,也來不及做出反應。」
俞大猷的得力助手王詔這時候看着岸上明軍有條不紊的整隊,開口在俞大猷耳邊小聲提醒道。
「不急。」
俞大猷卻是擺擺手笑道:『如今我軍兵強馬壯,實力碾壓敵軍。
只是遠航征討,士卒人困馬乏,需要時間休整適應。
現在出兵勃固固然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拿下城池,可我軍傷亡也不會小。
還不如穩住港口,休整兩日再攻城。
若是緬軍守軍見我氣勢還敢來攻的話,本帥就派人偷襲勃固城了。
可他們見到我軍氣勢反而逃了,這說明什麼?
呵呵城裏的緬軍,這個時候怕是正在向四處求救兵才是。
可緬軍主力如今都在雲南方向,哪裏是短時間能夠趕回來的。
我料四周收到消息的城池不僅不敢來援,還會選擇死守城池,免得丟了城被莽應龍治罪。
既然如此,我軍何需急匆匆攻城。』
俞大猷是根據港口緬軍表現判斷出現在留在南方的軍隊應該都不是精銳,所以戰力不強。
對上這樣的對手如果還採用偷襲什麼的戰術,雖然可以獲得奇效,但是對他來說可未必是好事兒。
明軍畢竟是跨海奔襲,根本不存在後援。
來的這些人,幾乎就是明軍的全部兵力了。
即便從舊港、呂宋緊急抽調兵馬,不說中間耽擱的時間,兵力也不會不足。
而從大明本土抽調人馬,不說出征前繁多的準備,現在大明那邊即便強征月港等地海船,怕也送不來多少人。
所以,俞大猷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儘可能減少傷亡,穩紮穩打,促成北地緬軍軍心散亂,幫助李成梁建功。
只要李成梁拖住緬軍主力,則大事可成。
王詔聽到李成梁這麼說,自然知道是大帥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果斷選擇閉嘴。
俞大猷的戰場經驗可比他們豐富,大明南北幅員遼闊,可明軍將領里經受過南北戰事的將帥可不多,能出彩的也就是自己跟着的這個大帥了。
雖然戚繼光在北地一戰蒙古表現也是不俗,可跟着俞大猷身邊的人,自然而然心裏都向着俞大猷。
只有俞大猷不斷升官,他們才有進步的機會。
所以,即便軍中一些曾經和戚繼光並肩戰鬥的將領,也都只會說俞大猷的好,誇讚他的軍事才能,而絕對不會再提戚繼光。
這,也是軍隊派系生成的原因。
上官往上挪,下面的人才能跟着進步不是。
此時勃固港旁邊原本是緬軍的營地,已經被王世科派兵佔領。
因為這裏地勢略高,所以王世科選擇在這裏作為俞大猷的大帳,站在坡頂隱約可以看到遠處的勃固城。
此時明軍已經徹底控制港口及附近,營盤也在有條不紊的紮下。
不論此戰如何,這裏都已經被他們選擇作為明軍在緬甸南方最重要的基地。
畢竟順河口而上,可以直達東吁王朝心臟東吁城,在這裏駐紮大軍,可進退自如。
而在此時,原本繁華的勃固城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市井喧囂,街上行人極少,還都是出行急匆匆的。
而在大街上,緬軍士兵開始挨家挨戶檢查,凡是發現年富力強的青壯就會被強行征走。
雖然守城士兵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可看到這麼多苦力從港口方向跑過來,還有先前隱約聽到的炮聲,由不得他們不信。
再有眼尖的腳夫說看到衝來的戰船上有漢字,可能是明國戰船,那就更實錘了敵襲的消息。
於是,那士兵小隊的隊長一邊派人向上面急報港口的消息,一邊就關閉了勃固城的南城門。
不過,在港口駐軍逃過來以後,還是短暫開門讓他們進來。
這下,不僅是港口苦力們的情報了,緬軍也帶回來大致情況。
按照潰兵所說,明軍戰船不計其數,登岸明軍已經有數千人。
他們在全力抵抗未果後不得不敗退,勃固港已經丟了。
現在明軍主力還在源源不斷的登陸,估計至少好幾萬人的規模。
而勃固城守將的應對和俞大猷猜測的一致,其實所有將領面對這樣的情況,都會做出一樣的選擇,一面準備守城,一面向周圍城池,特別是東吁城發去求援文書,報告勃固城的情況。
要是俞大猷真在明軍登陸後第一時間就組織兵馬偷襲勃固城,怕是這裏的主將連發求援書信的時間都沒有。
東吁城要知道勃固城丟失的消息,還都是這些潰兵被明軍追到東吁城下。
只要守城要用的東西,自然是青壯和糧食。
主將第一時間派人開始全城拉青壯準備守城,不說了嗎,明軍上萬人來襲,單憑城裏兩千多守軍哪裏抵擋得住。
另外也派兵佔領了城裏的幾個糧倉,作為軍隊守城的物資,不准那些商人再運走裏面的糧食。
雖然這些商人許多都在東吁城有關係,可這是什麼時候,自然不會有人為了這點糧食怪罪於他。
而且,就算有氣他也不顧了,守住勃固城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緬王回來可饒不了他。
至於城裏的百姓,在那些苦力逃進城裏以後,消息就已經擴散開來,根本擋不住的。
於是就出現了現在的場景,城裏一片蕭條,只有士兵在街上挨家挨戶抓壯丁。
至於準備守城物資,這個時候哪裏還有時間準備。
只能在明軍攻城的時候,拆除靠近城牆的房子,用那些磚石木料抵抗明軍進攻了。
「砰砰。」
兩聲沉重的碰撞聲發出,俞大猷的座船穩穩的停靠在勃固港碼頭上。
船下官兵接住船上拋下來的纜繩快速系穩,又有士卒抬着跳板快速搭好,而俞大猷此時帶着王詔等將官已經站在甲板上等待了。
跳板搭穩後,俞大猷就一馬當先走上跳板,幾步就衝下船到了站到碼頭上。
「大帥。」
王世科帶着幾個手下在碼頭恭迎俞大猷上岸,本來俞大猷應該是下午晚點再登陸的。
不過看到緬軍並沒有激烈抵抗,明軍登陸出奇的順利,自然就早一步上岸了。
「大帥,末將已經派人在山坡上搭建大帳,稍後大帥就可以入住其中休息了。」
王世科又說道。
「派出斥候了嗎?」
俞大猷問了句。
「已經派出去幾撥人了,應該很快就有消息。
不過就末將觀察,勃固城那邊似乎並沒有動靜,沒有援兵往港口過來。」
王世科繼續說道。
現在碼頭上其實有些雜亂,因為沒有發現敵情,所以王世科讓手下儘快登岸。
這一下子不免讓船隻出現了混亂,有些本該排在後面靠岸卸人的船隻看到有空位,就搶先一步擠到前面去了。
不過這種混亂也只是暫時的,大部分官兵上岸後還是能夠快速找到建制歸隊,百戶接到王世科的命令,帶着兵馬就可以去執行任務。
只有極少數官兵因為提前登陸,一時找不到自己的主官,只能茫然無措等在那裏。
「他們應該在準備守城的事務,短期內不會派人來這裏。
不過,多派出斥候,我想城裏應該派人過來查看,抓住他們,我要知道城裏的消息。」
俞大猷吩咐道。
抓舌頭,打情報戰,古代雖然並沒有系統性把這個戰術總結出來,但帶兵之人都知道消息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時候也採取了他們能夠想到的一切辦法獲取敵人的情報。
一句「知己知彼」,其實就體現出了情報戰的精髓。
「末將這就去安排。」
王世科答應一聲。
抓對方斥候,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在港口附近,便於觀察港口情況的地方隱藏一些人,等對方靠近打探情報的時候突然暴起,把他們抓住。
俞大猷帶着人直接登上小山坡,看着四周忙碌的明軍,遠處數個軍陣也已經擺好,正對的就是勃固城方向。
雖然預感到緬軍不敢主動來攻,但該有的防備還是不能少。
再回頭看向碼頭,一大群士兵正在從一條靠岸的大福船上奮力的拖拽着一根長長的,黑黑的粗鐵棍。
後世,他的名字叫紅夷大炮,現在叫威武大將軍炮。
從戰船上會拆下來六門這種重炮,作為明軍攻打勃固城和東吁城的利器。
佛朗機炮打人還行,攻城威力顯然不夠,還得靠這種重炮才有可能轟垮敵人的城牆。
伸手一探,身後親兵機敏的遞上千里鏡。
千里鏡入手,俞大猷拉開鏡筒,就朝遠方的勃固城一陣觀察。
距離稍遠,但還是能夠大致看明白。
這個位置是真好,算是附近這一片的高地,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他們關閉城門了,果然是在準備守城。」
俞大猷嘴角一揚,露出一副智珠在握的笑容。
城門已經關閉,通過千里鏡能看清楚,而城牆上不斷跑動的人影也能看明白。
雖然看不清楚他們在做什麼,但想想也明白,肯定是搬運守城器械。
「咦」
忽然,就在俞大猷觀察勃固城城牆的時候,嘴裏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呼聲。
「大帥,怎麼了?」
一旁王詔開口詢問道。
「緬甸人這城牆,好像和我家院牆差不多。」
俞大猷也沒賣關子,直接開口說道,「就是不知道東吁城的城牆是不是也這樣建的,否則那真是一戰就能攻破那個所謂的王都了。」
「我看看。」
王詔聽到俞大猷這麼說,興趣大增,急忙伸過手去。
千里鏡這東西剛剛傳入大明,數量太少,所以王詔其實手裏都沒有千里鏡這東西。
也就是俞大猷上岸,把艦隊交給他指揮的時候,才會把這寶貝給他用用。
這次上岸是大仗,俞大猷的千里鏡肯定是要帶着走的。
只可惜上次在呂宋,他們還打算找西班牙人採購一批千里鏡,一開始談好了,可最後交易的時候西班牙人反悔,不賣了。
俞大猷放下千里鏡,直接交到王詔手裏。
王詔接過來就迫不及待舉起,看向勃固城方向。
入眼的城牆,果然如同大帥所言,極為低矮。
雖然距離很遠,但是看着城牆上忙碌的人影的長度,王詔還是大概能判斷出城牆的高度。
「城牆大概兩人高,城牆垛倒是有近一人高,看上去很是怪異,城牆垛上也沒有射口,哦,我明白了,他們是拿垛口隱藏身形」
王詔一邊通過千里鏡觀察緬甸的城牆,一邊還在嘴裏分析道。
確實,眼前的緬甸城牆和大明的城池建造完全不同,但就是城牆垛就高出許多來。
士兵可以直立着站在牆垛後面,通過側面觀察,向下面射箭或是做其他。
但是當面之敵,貌似就沒什麼辦法了。
畢竟從城牆垛口探出身子,妥妥就是箭靶。
「看來不需要準備太多的雲梯,簡單的木梯就能夠攀爬上城牆。」
俞大猷也是笑着說道。
這樣的低矮城牆,無疑讓明軍攻城難度變小很多,攻下這樣的城池不費多大勁。
貌似,就和大明國內一些小縣城的城牆差不多。
只能防盜,而不能防敵軍進攻,甚至防盜賊的能力都有限得很。
這種城牆阻攔山匪強盜都比較勉強,更何況是正規軍隊的攻城。
大明的城牆一般都是按照風險程度建造,內地沒什麼戰事,所以城牆也是低矮。
而沿海和一些靠近大山的地方,因為早年倭寇山匪的原因,城牆就修的高大些。
甚至在一些縣城,連城牆都沒建,就是一道矮土牆,和大戶人家莊子差不多。
「大帥,這緬甸還真是這附近的霸主,應該是沒人來攻打過這裏,所以才建成這樣吧。」
王詔嘿嘿笑道,「這倒好,省我們不少事兒。」
情況還正如王詔所言,緬甸不去打周圍國家就不錯了,誰敢來撓虎鬚。
所以這些年,根本就沒什麼人想過要提高緬甸那些城池的防禦功能,加高城牆完全是奢望。
也就是新建的東吁城,因為是王朝的首都,所以城牆稍微建的高大些,也是參照昆明城牆建造的,城市內部也是仿照昆明的佈局設計的。
對於緬甸人來說,他們能夠看到的大城,也就是昆明了。
當然,昆明其實在大明也算大城,只不過因為是西南邊陲,相比江南和其他重鎮總還是差了不少。
這一切,也註定了明軍一路攻城拔寨都是順利無比。
而李成梁一路就要悲催些,雖然沒有高大城牆需要攻克,但面對地形複雜的緬北,還真有些束手無策。一筆閣 www.pinbige.com
1181緬甸城牆